哲一

作者鄧小樺撰文《偽.真善美》,揚言「所謂文學必須承載真善美,是一種陳舊、傳統的文藝觀」,並聲稱「這是一個過時的框架。我聽『文學=真善美』這個定義,是在中學時聽的,我衷心希望人們可以超越中學水平去討論文學和藝術」,更加直指「真善美文學觀」,已經「落後五十幾年至二百幾年呀。這種落後有時令人難以忍受」。

究竟鄧氏以上立論有何意義?背後又引申了甚麼理論出來呢?我會嘗試利用語言分析哲學﹝又稱日常語言哲學,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針對鄧氏的言論,作出非常基本的語理和概念分析,從而釐清鄧氏所破所立,到底何物。

鄧氏講到「文學必須承載真善美,是一種陳舊、傳統的文藝觀」。若然一如鄧氏所云,文學承載「真善美」是「陳舊、傳統的文藝觀」,那麼鄧氏所認同的「嶄新、前衛、時尚的文藝觀」﹝「陳舊、傳統」的反義詞,當然就是「嶄新、前衛、時尚」﹞,是怎麼一回事呢?當然就是文學不須﹝「必須」,反義詞應該是「不須」了﹞承載真善美的「文藝觀」了。

那這個時候,讀者就應該有一疑問:「文學不須承載真善美」這句話,到底有甚麼含意?答案非常明顯,當然是文學無關「真善美」,要把「真善美」這三個名詞與概念,摒出文學的門外了。

鑒於鄧氏認為文學承載「真善美」是「陳舊、傳統」,意即她根本不同意以上理論,所以我說她摒棄「真善美」的文學觀,就不存在武斷立論的邏輯謬誤了。這可到了非常關鍵的一步推論:到底把「真善美」摒棄後,鄧氏鼓吹的「嶄新、前衛、時尚的文藝觀」,是怎麼樣的文學觀呢?

要知道答案,我們就得首先理解「真善美」這三個詞的本質意義,還有他們的對立面,也就是「真善美」的反義概念,最後才能推出鄧氏的真正立場。

何謂「真」?何謂「善」?何謂「美」?「真」是指追求知識層面上的「真實性」,換句話說,就是所謂了解真實世界的生活狀況,進而追求真理,明辨是非黑白;「善」,就是指追求、實踐道德層面的價值觀,亦即從中得悉良知,進而做出適當的行為,以為理念的呈現;至於「美」,則是從認知與情感出發,進而追求所謂完美的層次。更重要是「真」、「善」和「美」三者會互相影響,互為體用,進一步將層次昇華,進入所謂的理想境界。

當然,不同的文學家、哲學家與美學家,對於「真善美」的次序演繹與效果推論,言人人殊。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如何詮釋,答案如何不一,他們一致認為「真善美」,都是追求理想境界的目標和準則。而單從文學觀而言,幾乎可以斷言,「真善美」應該是判別文學作品優劣的一項重要準則。

那麼,回到鄧氏所言,她所鼓吹嶄新、前衛、時尚的文藝觀,亦即「真善美」的反面,到底所謂何物?

純粹從字面上的反義,其實已經可以一窺全豹。「真」的反義詞是甚麼?「不真」,亦即是「偽」、「假」;「善」的反面,就是「惡」、「劣」;「美」呢?不用多說,就是「醜」了。

原來最後的推論,就是鄧氏主張非「陳舊、傳統的文藝觀」,竟然屬於「假」、「惡」、「醜」!這樣說來,鄧氏下文反對「和身邊文化接軌」的文學觀,就反映了她不但認為「假」、「惡」、「醜」應該當道,應該在多元價值下合理化,而且必要時可以完全無視市場,脫離民眾,罔顧了「文以載道」的理念。

好了,作為文學讀者,大家是否能夠想像得出,一旦文學脫離了「真善美」這個傳統,轉而投身所謂「假惡醜」的「時尚文藝觀」,到底是怎麼樣的狀況?沒有「真善美」,沒有了「文以載道」,大家又能否作出正確的理解,使用合理準則去判斷文學作品的好壞優劣?大家又能否從中學習、履行所謂的「道」,追求所謂的「理想境界」呢?不獨文學,如果人生欠缺了「真善美」,可以意想世界會變成怎樣嗎?

大家甚至可以進而思考一下:到底鄧氏言論是否「真」呢?她這個人所言所行,符不符合「善」呢?她的言行舉止,又能否稱得上「美」呢?。到最後無論認同鄧氏言論與否,要理解她所言的「文學觀」,是否也不能脫離「真善美」這三個準則呢?留待讀者自行推敲吧。

至於我的答案,簡單不過:「真善美」永不過時,是談論文學最佳的準則。

最後修改日期: 6 10 月 2016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