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銘

近來和中學同學聊天,說到香港的前途,也忽爾說到買房子。我問他打算買哪區的房子。他蹙著眉,說他想住在「九西」。我笑了笑:「西九龍罷。大角咀還是長沙灣?」

「九西、西九龍,都是一樣!」他這樣說。
「九西」二字,正正是粵語髒話的諧音。這個說法大概是這幾年才出現。不知怎地,這兩個字聽起來特別不舒服。

略知香港掌故的人都會知道香港的地名的變化和箇原因。好像彩虹地鐵站附近的牛屎灣村,就因為名字不雅而被當時居民改稱牛池灣;吊頸嶺被改稱調頸嶺。除此以外,官銜粵音不雅亦會被更改,例如民政司署就被改為民政事務處等。足見當時的人對於文字聽起來是否雅正,是頗為執著的。他們羞用鄙詞,覺得貽人笑柄是一件可恥的事,所以我覺得他們「知恥」。

年齒漸長,愈覺學問低微。當今之人,刻意錯套字詞,強稱創新。一時真假難辨,終覺迷茫,於是近來我又常常重翻《辭源》。「恥」在《辭源》的第一個解釋就是「羞慚」,所作引證的,是《孟子‧盡心》中的「人不可以無恥」。

成語中有「恬不知恥」一語。恬,就是安心。恬不知恥,就是安於譏評而不羞慚。孟子告誡世人「人不可以無恥」,就是覺得這種恬不知恥的人很可怕。因為人如果連道德責罰也不怕的時候,他們甚麼都可以做。所以管仲治民,就提了「衣食足而知榮辱」,利用羞恥之心規矩百姓的行為。一個城市不重視如何追求雅正,不怕貽人笑罵,也不可能重視道德;不重視道德,百姓就沒有對抗暴行的勇氣。然而,在塵世恪守道德,激濁揚清是需要勇氣,改正自己的過錯如是、提點他人的過錯如是。《中庸》云「知恥近乎勇」。不重視道德的社會不知恥,壞人不羞於作惡,善人也不羞於啞忍,到頭來全城人都沒有勇氣改變,整個社會就會萬劫不復。

或許你看到這兒,會說我迂腐和小題大做。澳門人也有「鳩里」、「永安息巷」這些地名,名字也一樣不雅,但是澳門繼續昌盛,人們都沒有覺得自己生活有甚麼問題。我只能說,一個地方斯文敗壞,就失去了道德楷模,也就注定他們只能沒有自新的能力。一個沒有自新自善的地方,也注定了腐朽。羞覺自己所住之處地名不雅,重新命名,這是知恥。擔心自己賣污油予食肆會害人,這叫有良心。知道善惡,秉持正義,這才是安居樂業的契基。大海對岸的這座賭城貪污猖獗、百姓在社會不公下噤若寒蟬,或多或少與這種無善無惡的怯懦掛上關係。

那個我們還執著的年代,香港人還會強調制度、規矩和公義,人們會以這城而自豪。當聽道那位中學同學自豪於遷到「九西」,也看到報紙上一個個可以隨意解讀的新名詞,我就知道,我再不該和誰談這個城市的前途,末路沒有甚麼值得仔細研討。

最後修改日期: 6 10 月 2016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