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關

我們又相約在一個陰晴不定的日子,探索香港的旮旯,這裡連經驗豐富的你都未曾聽聞。我不禁沾沾自喜。

一路上我們相顧無言,小巴座位之間隙好比深淵,一碰就摔。於是車窗外的街一幀幀掠過、一個個街區過去,由大埔火車站到了三門仔。食肆的水缸養滿新鮮海鮮,空氣卻不怎察覺海邊獨有的微鹹。你不知道路,我在科技的指引下領至入口,那塊塑膠似的石頭對我們招手。

我們沒有拍照。

不同於東涌或石澳,沿路只有寥寥幾間士多。我說:「大埔古稱媚珠都,因為吐露港有採珠行業,至宋朝,珍珠貝絕跡而式微。」「是嗎?」你走到自然教育中心的展板駐足細看,才確信我的說話。難以置信。

「不知道『東方之珠』是不是出自這裡。」我靠近你一同閱讀展板,但簡史沒有解答。你說:「反正都沒有人提了。」我緊接著回話:「倒是四小龍,到底是潛龍、抑或是匍匐,你覺得呢?」倏然萬籟歸零,連行過的一排四正的寮屋,我再懶得講解。

——明明同樣臨海,何以只見大澳的水上木屋興旺?

我想和你討論,但你不願回應。

靜謐默行,上山之前有本月的潮汐表,依靠科技的我早已查過天文台最新的資料,但你欲再確認。結果與我分毫不差,甚至我所掌握的每小時潮汐漲退更詳細。

然後你首先上山,樓梯一口氣衝上十級;我平均發力,一步一腳印,抬頭一望,你已走遠。

樓梯是小石砌成的,已被往來的遊人踩得平滑,然而兩旁的草木沒人打理,茅草長得粗壯茂盛、喬木亦垂枝,滿眼的綠遮擋了你的身影,而你默不作聲。這條登山的路只餘我一人,獨自一人,如同過往所有時候,困難都由我咬牙硬撐。

末段陽光展現,但無風,在草叢內濕悶翳焗,幸好終於到山頂涼亭可以乘涼歇息。你坐不久兩秒就說休息夠了,得要我磨蹭撒嬌方爭得一刻半分。正值潮退時間,連島沙洲凸現;慢活在天地一日,不知道你急甚麼急。

沒有風,你開始無聊煩躁,我趕在蚊蟲叮咬之前收拾起行。白日天朗,沒有樹木遮擋,太陽直直烘烤。馬屎洲一點都不臭,沒有青草味也沒有海風,聽起來多麼不搭。

隔海相望,遠處有一尊純白觀音像,另一邊遙望即見金色飛船,我們獨立的小島滿山都是墳,與築建陰宅遺下的殘木廢膠一同坐山觀水、四面環海,後人望風水祖墳可得蔭庇。你走得很快,但我不敢問你是不是怕。我想知道更多、想探索更多,卻怕你就此漂遠。

終於落地抵達連島沙洲,粗沙礫和貝殼硌在鞋底,我的裝備都是為了陪君子而購,然而我也很享受自然,想是相得益彰,沒料到的是你疾捲旋風的蠻勁,我無從入手只好跟在你後慢慢前行。

依然沒有風,於是也沒有浪。風浪是伴生的,星相說雙魚和巨蟹也是水象伴生的,可以相輔相成,怎麼你愈游愈遠出了深海,而我默默沉在海底漫步呢?

海水出奇地清澈,在這個特別行政區的特別地區可真是意料之外。雙手兜起一捧水,水在指縫流走,怎也留不住,愈用力想抓緊漏的速度愈快。透明的水珠滴落透明的海,便了無蹤影不來也不去;更甚者,皮膚沒有黏糯感覺,仿如無一物,卻似離了水脫了刺的海膽般空洞。

第三個觀察點、第四個觀察點……你無心看這些被海浪撲過萬萬年的嶙峋怪石,越過地上相異別緻的龍落水,沒有任何感兆,便不知氧化鐵是我心頭流淌的顏色。

海蝕平台也走過了,高高低低的岩石棱角鋒利;潮又退了些,可是啊,人無法在水上走。我無法在水上走,只可在這條崎嶇難路找尋落腳點——你依然故我,我無法踩在你的足印。

終於,一切都有盡頭,自然教育徑的地貌比地理課本真實,親手觸摸古生代給我們的遺物。寒武紀的動物只在海洋活動,經過進化趨向陸地,又經過二疊紀滅絕消亡。褶曲和斷層宣告地球的歷史,我們的凡壽有定,總是做著一些傻透了而邏輯無法解釋的事。

好比鮭魚洄游,誓死堅持。

還是沒有風,我和你並排而坐,浪輕輕的湧來、又悄悄地退後,大埔、馬鞍山和沙田的海都是同一片,拉扯而已。中大的鐘樓矗立,向海的樓房成為人工的防波堤。我向你說石油污染、塑膠垃圾,你跟我講的是東平洲和周公島。傻透了的船灣淡水湖在旁,風帆揚過不留痕;堤壩上人來人往,我們就在這裡,在這個歷史的洪流裡談論風馬牛不相及的——

彷彿浪拍岸,永不止歇,如果連島沙洲被海浪淹浸,就成了孤島。岩石一天一天轉成細砂,終究都留不住;好比這水色,無蹤無影。冬雷夏雨、地裂山崩不再極異,唯有江海不竭,乃至泛濫。只會有石爛,沒有海枯,金石是否就可以開?

沒有時間帶不走的虛妄,相知的交點大概只有水平線知道。

最後修改日期: 19 10 月 2018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