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民

想起你,總想起
每一次的分離。
無份之緣,哪一年,
算是緣起?雨,
千年前,就把平湖
織成皺皺的帛書。
魚,出水是眉批;
入水,是揳在
頁岩的夾注。但
每一回目,縱有浪花
枯萎,槳楫如翰,
歲月,剉礁石
成硯台,那無盡的
離合與悲喜,怎地
獨欠了可解的
前文,可續的後理?

想起你,總想起
每一次的分離。
或者,蒲葵樹開花的
那一年,你的愛情,
曾在尺素的盡頭,
在一個句號的盡頭
甦醒;但命運,原來
由不得雲的絮絮,
雨的叨叨,由不得
說書的人削了船,卻在
難填的空白處,
用一錠松煙,渲上
滿月;那滿月,偏不照
這一章,這一節。

想起你,總想起
每一次的分離。
派信的人,早就在籬前,
把連篇錯謬,派成了
暮色。空郵,本來就空;
更何況,撲面那
如夢亦如電的電郵?
而所謂的思念,
如山枯後,最後
一掌楓紅,要攔住
千戶獸環的變啞;
如春盡前,一隻鳳蝶,
舞入未繡成的蟒袍,
化為最華麗的線索。

22-3-2013初稿

最後修改日期: 31 1 月 2014

作者

留言

作者

「百度百科」對於「松煙」墨的解釋:   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故名。《洞天墨录》:“古墨惟以松烟为之,曹子建诗:‘墨山青松烟’。”卫夫人《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主松烟,代群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屠隆《考盘余事》卷二:“余尝谓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烟墨特点是浓黑无光,入水易化。宜画人物须眉、翎毛和蝶翅等。   烟是动植物未尽燃烧而生成的气化物,烟遇冷而凝固生成烟炱,烟炱有松烟炱和油烟炱之分。烟是制墨的重要原料。中国制墨所采用的烟料,可分为松烟和油烟两大类,其中尤以使用松烟历史最为悠久。   松烟墨的制作采用砍伐松枝,烧烟、筛烟、熔胶、杵捣、锤炼等研试而成,工序较为复杂,其特点是浓墨无光,质细易磨。松烟墨要经三冬四夏,还要加许多香料、烟叶等,防虫蛀。   在中国制墨史上,汉代和宋代是两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汉之前主要使用天然墨(石墨),人工墨极少。到了汉代,由于制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松烟墨,松烟墨的出现是中国制墨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从此,人们告别了使用天然墨的时代,为日后制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制墨业在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油烟墨的创制是最突出、最值得骄傲的成就。在宋之前,中国制墨都采用松烟为主要原料,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宋代晁贯之在《墨经》中这样描述:“自昔东山之松,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惟上上,然今不复有,今其所有者,才十余岁之松。”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写道:“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在严重墨源匮乏而用墨需求日增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

曹雪芹未能完成紅樓夢,不見得是一種可惜。後人當然能就每個回目的眉批上,揣測故事的結局,各主角的命運,但也霧裡看花,莫衷一是。但是因為她的不完整,紅樓夢永遠變成歷史的迷團,形成了一種叫缺陷美的東西。這便是藝術了!

    作者

    「不完整」和「藝術」沒必然關係。

      謝謝鍾先生指教。文學藝術創作一般有抒發感情、啟發人文智慧、表現胸懷,、反映世道、結合精煉美文的表現。不完整和藝術的確没有必然關係,只道國畫也有留白的美學觀念,中國哲學上也有滿招損的思想,記得在西方有一幅名畫是有意地在地上畫上一大顆由頸鏈掉下的珍珠以表示世事的不完美,建築學上也有特意留下一部份”尚未完功”,以代表不斷發展的例子。想曹雪芹當然不是有意未竟全功,不過這些不完整卻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我覺得讀後有一種AFTERTASTE的餘韻。

作者

  對香港腐臭文壇的一點感想,也貼在這裡。   這究竟是什麼世道?什麼人心?古時,對奴婢和罪犯行墨刑,在臉上刺青,叫黥面,目的,主要是羞辱。香港今天的「文化人」,在手臉上黥個書名,稱為「文學刺青」 ,目的竟然是「推廣文學」!用古代的恥辱行為,推廣今天他們的「土特產文學」,想來,也夠匹配的。下回再「推廣文學」,該會披枷戴鎖吧?等着看。   也是香港才有的怪現象!幾個文醜,要建一座「文學生活廟」生祭自己,要提早搬自己和同黨的靈位進去讓人供奉。這不就是一座「私家文學祠堂」嗎?要蓋祠堂,要提早吃香火,自己掏錢啊!奇就奇在竟一而再,再而三的,公然埋怨政府不撥款,妨礙他們升天!親愛的寄生蟲們,撥款,撥的是公帑啊!好多人等遷入公屋,等得脖子百丈長,你們卻要公帑建廟,擱自家的土特產文學神主牌,不也太「離鳩譜」了吧?!(註:《離鳩譜》是香港一本用公帑印的,最能代表「土特產文學」成就的「偉大詩集」。)7-12-2013

    聽過這麼一段故事: 達摩禪師首晤梁武帝,梁武帝即問禪師:「我建廟齋僧,到底有何功德?」 達摩禪師只回一句:「一無功德。」終與梁武帝不合契,達摩禪師遂至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除了閉關清修,我猜嘛,對那些貪戀虛榮,卻不曾了悟真正功德的俗人,大概連達摩禪師都 「無眼睇」了。

喜歡這首詩,由彌足珍貴的帛書到《金剛經》中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脈相承,如山巒間的流水,連綿有情。

極其喜愛!而此詩中最愛的是這句“獨欠了可解的 前文,可續的後理?”!

發佈回覆給「美美」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