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一

那渺遠的一島秀株
於浮沉的霧裡伶仃轉身
不等誰擎手抬望
頃刻,它自然把暮煙一披
劃一道邃闊的河界,祗攬起了
露月的風和雲,與囂囂世外
安然對眠

而無論春雨冬雪,彼岸
都會載出盈塞一舟的寒士
吹擂一首首驕踞不群的清歌
習慣在流轉的河濱外
吟起每顆髣髴失光的星斗
且要酙酒以滿盞,在觥籌之間
總有人就招來隱逸的詩魂
再把天邊一彎蒼蒼的牙影灌喉而盡
才競得起高人的胸懷

在舟外黯晦的一隅回首,其實
沒有誰真正悟出圓通之道
─── 所謂隱逸的地圖,不必在
太元的桃林,也無須陶朱的海廬。
何妨任遠颺的俗人自命浪子!
祗有那渺遠的一島秀株
始終在浮沉的霧裡伶仃轉身
守它一道邃闊的河界
與囂囂的世外
安然而對眠

附識:詩中言及「太元的桃林」,原典見陶潛《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而「陶朱的海廬」,則化用陶朱公范蠡歸隱,在海邊結廬而居之事。

最後修改日期: 6 8 月 2012

作者

留言

瑞石齋阿林 

好!

謝謝林先生,您喜歡就好。 又,執事先生台鑒:其實《隱》一詩,原文尚有第三段及附識一則如下: 「在舟外黯晦的一隅回首,其實 沒有誰真正悟出圓通之道 ─── 所謂隱逸的地圖,不必在 太元的桃林,也無須陶朱的海廬。 何妨任遠颺的俗人自命浪子! 祗有那渺遠的一島秀株 始終在浮沉的霧裡伶仃轉身 守它一道邃闊的河界 與囂囂的世外 安然而對眠 附識:詩中言及「太元的桃林」,原典見陶潛《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而「陶朱的海廬」,則化用陶朱公范蠡歸隱,在海邊結廬而居之事。」

    抱歉操作失誤,誤判腰斬之刑。瑞石齋林先生不務正業,見人受刑竟雀躍喊:「好!」不知好在哪裡?

      不打緊,我剛才還真的把「被腰斬」版本的詩歌讀一遍,看看是不是別有一番味道或境界。寫詩的人,可能都需要這些特別的創意吧! 記得 偉民兄曾經指點過,寫詩的時候,不妨試試在尾段回應前文,大概有所謂「迴環往復」的效果,所以這次我就嘗試一下,試圖在第三段做做手腳而已。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