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實

  最近,香港有一幫本土詩人,突然不甘寂寞,竭力提倡口語寫詩,並以此標榜其所謂的本土性。這種不講學問,標榜地域優越性的所謂本土文學,與香港人口舌便給的取巧本性,很是相符。且先看看他們的其中一些詩句:「產前抑鬱的女人十分挑剔 / 凡事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 阿女你是做會計的 / 如果一旦發現公司盤數有甚麼不妥 / 最緊要第一個撤退」。

  香港的口語是粵語,但又與正宗的廣府話有所區別。因為雖則同是粵人聚居之地,但因為香港有百年殖民的身份,有回歸祖國的經驗,孕育了獨一無二的文化,連帶語言也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可以說,在粵語語系中,香港話是獨特的一個分支。
  
香港話的特色之一是,活。這個活字既是潛動靈活,也有短暫變動的意思。香港話詞彙推陳出新的頻率最高,不少詞彙得令於當時,卻朝生而暮死。這就是香港話寫作的一大弊處。好像流行一時的「大隻廣」,恐性現在連九十後的年輕人也莫明所以。

香港話裏,口語與書面語的差距,很是明顯。提倡以香港話寫詩的人,最大的理由是,惟有這個詞彙方才最貼切,沒有任何其他可以取代。當中最為人熱議的是「飲茶」,粵人的飲茶,普通話不能譯。但要知道,這不是詞語本身語意的問題,而是詞語背後文化差距和習性的問題。現在中港交往頻繁,到過香港的內地人,進了港式茶樓,對「飲茶」為何物,自瞭然於心。但同樣北方人的「上館子」,又豈完全同於香港人的去餐館!所以,這個理由有時是對的,但更多時候,是作者的語文能力,甚或是學養的問題。

寫作的朋友最清楚,文學創作,沒有必用的詞語,也無唯一的表達技法,能否把文字運用得神乎其技,寫下千古名篇,那得考驗作者的功底。而非掏七八個香港話便可以魚目混珠的。

是故大笪地文學,可以包容,可為大學講堂的文化研習課題,卻不必鼓吹,因為通俗的文字必然較嚴肅的文字更有市場。九把刀的作品,當然是誠品的熱賣貨。難道會是余光中的詩、葉維廉的評論嗎?文學生存艱難困頓的處境,並非委曲求存可以改變,優化語言,堅持嚴肅寫作,才是文學的唯一出路。
  
文章開首的詩,現在再看,如何!

最後修改日期: 2 11 月 2012

作者

留言

「優化語言,堅持嚴肅寫作,才是文學的唯一出路。」

首詩一開始就歧視女性,仲教個女走精面.這類詩攞去文學課程做示範,唔怪得學生便條都唔識寫.

如果這種「產前抑鬱……」都算詩,像我這種言必「仆街冚家剷」的人,也真是出口成詩了。「攞去文學課程做示範」?不會吧?不會喪心病狂到這等地步吧?

詩, 是人的心語。到底語言是否優化, 寫作是否嚴肅, 文學的出不出路, 那要看寫詩人的功力了。沒有功力的人也可以寫詩, 只要想寫, 有東西想表達, 那理得甚麼可恥。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是情感交流排先, 通俗的文字不必鼓吹, 但這是實際情況。 嚴肅的文字珍貴這事是真的, 請表現它, 展示它更多些, 更廣些, 那些通俗的人自然也能引起興趣的。人總是喜歡美好的東西。 可是勉強用”上館子” 情感不起來了的字, 最終把文字運用得神乎其技,寫下千古名篇又如何? 只要動起感情時想起飲茶, 那麼飲茶吧, 哪怕此詩朝生而暮死, 重要嗎?

我就這樣看, 所謂「詩言志」, 詩本身沒有對錯,只是讓詩人能夠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出來。 至於新詩應該用甚麼樣的語言,嚴肅與否,我個人認為那可以說是「詩人」個人的風格,但未必可以稱作藝術。

    詩,不成為藝術,就不是詩。這一個網頁,好多詩還算不上是藝術,貼上去,是鼓勵,希望寫的人用心點,有一天能寫出藝術品。

發佈回覆給「白沙」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